• 4月28日,临桂区卫健局与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举办‘砥砺十载惠城乡·送医基层暖民心’大型公益惠民活动。活动在五通镇文化广场举行,来自二附院多个科室的专家为当地村民提供免费义诊服务,包括健康检查、诊疗咨询和药品赠送。同时,专家团队还深入村屯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并对卫生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此次活动惠及数百位村民,受到广泛好评,体现了临桂区2025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推动健康临桂建设。
  • 4月24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组织医疗队前往临桂区五通镇罗江村开展义诊活动。副院长王海鹏带队,多科室专家参与,为村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包括血糖血压检测、心电图、超声检查等,并发放健康宣传资料。活动中,专家们不仅诊治疾病,还普及健康知识和预防常识,提高村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此外,全科医疗科主任陈华带领团队深入村民家中,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此次活动是医院‘砥砺十载惠城乡,送医基层暖民心’系列惠民活动之一,也是桂林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强居民防病意识,构建覆盖全区域的健康照护网络体系。
  • 文章介绍了BMI指数作为衡量肥胖的关键指标,其计算方法为体重(kg)除以身高平方(m²)。虽然BMI是评估健康的常用工具,但存在局限性,如肌肉型人群可能超标而实际健康,或BMI正常却内脏脂肪超标。BMI超标可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炎等疾病风险增加。针对不同BMI值,文章提供了应对策略:超重者需调整饮食与运动,肥胖者建议医学干预,重度肥胖者需评估手术可能性。此外,保持积极心态和规律作息也很重要。最后提醒,当BMI≥25且伴随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 银屑病是一种由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典型症状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常伴有瘙痒、疼痛等不适。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寻常型、脓疱型、红皮病型和关节病型。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系统药物、生物制剂和物理治疗。患者需注意皮肤护理、饮食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及避免诱发因素。通过科学治疗和日常护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提供多种先进设备和特色业务,助力银屑病患者恢复健康肌肤。
  • 我国0-14岁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很多孩子因反复咳嗽、皮疹等症状辗转多科室后才确诊为过敏。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了7岁男孩小帅的过敏性鼻炎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过程,强调了正确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性。过敏原检测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检测,儿童通常首选体外检测(如抽血)。检测时应基于症状和病史选择项目,避免盲目检查导致误判。特异性IgE检测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解读,同时警惕市场上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误导家长。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合作,提供规范化的过敏性疾病诊疗服务。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82年,是桂北地区最早独立的神经内科专科病区。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高素质人才和先进设备,提供热心接待、细心诊疗、精心护理服务。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广西唯一)、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及首批国家神经介入中心建设单位,科室在神经介入治疗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现有医护人员81人,包括教授10人、副教授3人及多名博士和硕士。科室配备多台先进的呼吸机、监护仪等设备,能开展高难度脑血管介入手术。近年来,科室获得多项科研立项,发表多篇SCI论文,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在桂北地区享有较高声誉。
  • 近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采用冠脉定量血流分数(QFR)技术,为3名患者进行了冠脉精准治疗。该技术通过精确评估血管血流功能,指导支架植入,避免不必要的支架植入,标志着医院冠脉介入技术迈入精准医疗新领域。其中一名患者胥某因胸痛入院,检查发现多处血管狭窄。通过QFR检查确定需优先在回旋支植入支架,术后血流恢复明显,症状缓解。QFR技术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优化了介入策略,减少了医疗资源消耗和患者负担,具有重要卫生经济学价值。
  • 近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成功救治了一位72岁的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患者。该病是指血块或异物在动脉内形成栓子,导致血流障碍。患者黄老伯因双下肢剧烈疼痛和麻木被紧急转送至桂医附院时,病情已超过黄金治疗时间(12小时),出现重度下肢缺血、麻痹等症状。经过血管介入科的急诊取栓及支架植入手术,患者的双下肢血供得以恢复,但随后出现了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重症医学科进行了床旁透析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最终患者肝肾功能逐渐恢复,避免了截肢,现已好转出院。急性腹主动脉栓塞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至关重要。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自1985年成立以来,已成为桂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心。科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开展多项国内领先的微创治疗技术,如内镜下全层切除术、ERCP内镜下取石术等。近十年,在汪丽燕和李滨两位主任的带领下,科室紧跟胃肠、肝胆及胰腺疾病的研究前沿,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患者的信赖。此外,科室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定期举办学术活动,提升区域内的医疗水平。
  • 平熬村通过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的远程医疗设备,实现了村民足不出村就能看上三甲医院的专家。76岁的杨奶奶因胸闷、下肢水肿等症状,在村医和第一书记范桂珲的帮助下,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得到了全科医疗科专家陈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陈医生为她开具了慢病药品并强调了规律服药的重要性。此举不仅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还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驻村工作队持续推进“打造健康乡村·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促进优质医疗服务下沉,保障群众安全健康。
  •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对群众满意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进行通报表扬,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唯一一家受表扬的市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因其优质的疫苗接种服务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获得认可。医院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优化接种环境,设置在东城校区的接种点面积达1200㎡,并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医护人员。截至6月9日,该接种点已累计接种近7万剂次疫苗,并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确保接种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此外,医院还组建了移动接种队伍,深入偏远地区,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进一步推进大规模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 广西壮族自治区对30个基层、20个二级以上和15个大型临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进行通报表扬,其中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唯一受表扬的桂林市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该医院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提供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累计接种近7万剂次。医院与政府紧密合作,设置多个功能区,并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及急救设备。此外,还组建了移动接种队伍,前往偏远地区,已完成1.27万剂次接种。医院将疫苗接种作为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惠民工程,确保高效有序完成接种任务。
  •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于今年5月启动了桂林市首家‘上门护理’项目,通过手机预约,医护团队可上门提供服务。该项目获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例如,全科医疗科的医护团队为徐奶奶更换了胃管,并耐心指导家属护理知识。此外,家住骖鸾路的易女士也通过公众号预约,成功为母亲更换了胃管。医护人员不仅提供专业服务,还详细讲解了相关护理注意事项,确保患者及家属满意。
  • 37岁的金花因自行购买消炎药导致重症药疹,住进了ICU。她有青霉素和芒果过敏史,服药后出现全身红色丘疹、消化道出血等症状,情况危急。经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最严重的药疹类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医护人员在治疗和护理上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防止感染和处理大面积皮肤破溃。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和护理,金花逐渐康复,新皮肤开始生长。医生提醒,切不可盲目用药或相信偏方,应遵循科学指导以避免类似严重后果。
  • 6月1日,桂医附院为一名四岁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该手术是医院与北京屈正爱心基金会公益合作的首例免费救治案例。患儿家庭因经济困难一度陷入困境,但在得知可以免费治疗后,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患儿父母对医院和基金会表达了感激之情。此次手术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为类似贫困家庭提供了希望。符合条件的0-14岁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可申请免费救治,涵盖多种常见先心病病种。
  • 6月1日上午,桂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室和麻醉科通力协作,为一名四岁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实施了体外循环下心脏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这是医院与北京屈正爱心基金会携手公益合作的首例免费救治案例。患儿明明(化名)自出生前就被查出患有室间隔缺损,因家庭贫困,手术费用曾成为一大难题。幸运的是,桂医附院是屈正爱心基金会‘医疗救助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项目的定点合作医院,符合条件的患儿可获得免费救治。经过精心准备,手术顺利完成,患儿术后恢复良好,这一特殊的儿童节礼物让患儿父母感激不已。该合作项目对0-14岁的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助力乡村振兴。
  • 5月29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北京屈正爱心基金会在桂林签署合作协议,成为第36家定点合作医院,将为桂林及周边地区的贫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免费筛查和救治。基金会自2012年成立以来,已救助650多名先心病儿童,并开展《护心云工程》公益项目,捐赠心电检查设备,建设区域性心电诊断中心。此次合作不仅为贫困患儿带来希望,还推进了远程心电网络监测在桂林的应用,惠及更多心血管病患者。同时,基金会向乐群小学捐赠校园心电监护设备,助力学生健康监测。
  • 5月19日下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组建的自治区级疫苗接种机动队在乐群校区整装待发,前往全州县开展新冠病毒疫苗移动接种工作。医院党委书记宋剑非和副院长曾锦荣出席出征仪式并为队员们鼓劲加油。这支23人的队伍涵盖了医生、护士和司机,均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宋剑非强调了防疫和抗疫的重要性,并希望队员们圆满完成任务,为疫情防控做贡献。此次行动将持续到6月30日,旨在协助各地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
  • 4月16日,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品牌传播年会在成都举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获全国微信平台类第四季“年度健康传播最佳案例”奖。该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现有粉丝70万,发稿量和点击率在桂林及广西领先。医院通过智慧医院建设、多渠道融媒体传播,特别是在2020年抗疫期间,利用微信公众号高效宣传抗疫故事、防控知识,单条阅读量最高达7万+,并广泛向主流媒体投稿,展示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弘扬了伟大抗疫精神。
  •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名单,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呼吸内科、急诊医学科和普通外科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学科,成为桂北地区获选最多的单位。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关键,有助于提升临床服务能力和科研水平。截至目前,该院已有7个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培育)学科,并拥有1个广西卫生计生委重点学科、2个重点建设学科及1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桂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 近日,一位黄女士因不慎吞下鸡骨,尝试用米饭和陈醋等‘土方法’处理,结果鸡骨卡在食道内7天,引发剧烈疼痛并穿透食管侵入主动脉,情况十分危急。转院至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后,胸外科团队通过植入主动脉支架并开胸取出3厘米长的尖锐鸡骨,成功挽救了她的生命。医生提醒,若发生异物卡喉或卡食道的情况,切勿继续进食,应立即就医,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 3月25日下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召开健康联盟、健康旅游启动仪式暨健康积分使用推进会。会上,院领导及嘉宾致辞,推出健康服务与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项目,旨在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随后进行了多项签约仪式,发布了7天6晚山水疗愈营、3天2晚健康体检之旅、2天1晚关爱长辈体检之旅等产品。此外,介绍了健康积分兑换规则,并举办了健康体检与大健康服务沙龙。活动最后,著名画家唐忠明讲授中国山水画艺术品鉴。此次活动将促进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 3月25日下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健康联盟、健康旅游启动仪式在该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召开。会议由副院长蒋伟主持,旨在搭建合作平台,融合健康服务与金融、旅游等产业,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及健康管理服务。会上,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发布了多款健康旅游产品,如7天6晚山水疗愈营、3天2晚健康体检之旅和2天1晚关爱长辈体检之旅。此外,还介绍了健康积分兑换机制,鼓励更多人主动进行健康筛查和管理。活动最后,著名画家唐忠明先生讲授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品鉴,寄情山水,健康人生。
  • 骶骨肿瘤因血供丰富、位置特殊,被视为手术禁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通过多学科团队合作,成功为一位60岁患者切除约10cm×10cm×9cm的骶骨肿瘤。手术采用“先前路再后路”策略,先由胃肠外科用腹腔镜技术分离肿瘤与大血管,再由脊柱外科从后方切除肿瘤。手术历时6小时,出血量不到400ml,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多学科团队在术前评估、麻醉管理和手术操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手术的成功。
  • 近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实施了桂北地区首例清醒状态下开颅手术。患者李女士因左侧额叶肿瘤引发继发性癫痫,在夏学巍主任带领的手术团队和王永旺主任的麻醉团队合作下,通过术中唤醒麻醉、神经导航及电生理技术,精准切除了肿瘤并保护了运动和语言功能。术中患者还进行了唱歌等任务以确保功能区安全。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该技术在桂北地区的首次应用,为患者术后功能保留提供了保障。
  • 孩子呱呱坠地给家庭带来希望和快乐,但面对婴儿患有先天性多指(趾)畸形,家长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家长及时带孩子进行手术矫正,而有的家长则认为“多指多福”,未予重视。3岁的成成因左手先天拇指多指畸形,在父母决定手术时遭到爷爷奶奶反对,最终在医生建议下顺利完成手术。医生指出,多指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手部功能,建议尽早手术以避免对孩子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不同类型的多指畸形有不同的最佳手术时间,早期手术有助于手指功能恢复,并减少心理阴影。
  • 民间有句俗语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但医生解释称眼皮跳与福祸无关,可能是健康问题的信号。眼皮跳由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的功能紊乱引起,通常因疲劳或精神紧张所致,可通过休息和按摩缓解。若频繁且连动到嘴角及颈部,则可能是面肌痉挛,需及时就医。面肌痉挛是一种颅神经疾病,初期表现为眼皮跳,严重时可导致脸部变形。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和手术,其中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根治方法。医生提醒,如出现异常眼皮跳动,应及时就诊。
数据加载中...
合作机构
生活网简介 | 网站地图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建站服务 | 投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