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呕血,病因成谜团;辗转求医,希望渐渺茫。当巨大的主动脉瘤成为潜伏在食道旁的“定时炸弹”,一场多学科联手的精准救援,如何破局?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强大技术支撑和多学科协作(MDT)优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多学科团队抽丝剥茧锁定“元凶”,以高难度手术成功救治一名病因罕见、诊断曲折的复杂主动脉瘤患者,让绝境中的患者得以绝处逢生。
辗转求医!呕血“元凶”难寻踪
长期在深圳工作的唐先生(化名)在一次饭后突发呕血并伴有胸痛,在深圳某医院对症治疗后症状暂时消失。本以为病情已有好转,不料不久后他再次毫无征兆地多次大量呕血,只得紧急返回老家求医。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胃潴留”,经常规止血、抑酸治疗后,唐先生呕血症状仍然反复发作,始终无法彻底控制。
为明确病因、获得更精准的治疗,唐先生转诊至桂林某三甲医院。复查胃镜显示“消化道溃疡”,结合其胸痛病史,进一步完善主动脉CTA检查,结果提示存在“主动脉瘤”。然而,关键问题——“溃疡与动脉瘤是否关联”“是否存在主动脉食管瘘”——始终未能明确,诊疗陷入僵局。呕血持续不断,患者生命危在旦夕。
在多方求医无果后,家属带着最后一线希望将患者送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入院时患者面色苍白,生命体征虽然暂时稳定,但潜在的主动脉病变如同“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若不尽快明确病因并干预,后果不堪设想。
多学科会诊!抽丝剥茧锁定“真凶”
面对这一棘手病例,医院立即启动危重症多学科协作(MDT)机制。由心血管外科牵头,联合消化内科、超声影像科、胸外科、血管外科等专家迅速集结,一场“病因侦破战”迅速打响。鉴于患者无明显活动性出血,为进一步明确食管溃疡与主动脉瘤的关系,团队为其紧急安排了胸部增强CT检查。
术前主动脉CTA图像可见降主动脉巨大瘤样扩张
专家团队对胸部增强CT及主动脉CTA图像进行逐帧剖析,真相逐渐清晰:患者体内存在一个巨大的主动脉瘤,瘤体像“膨胀的气球”一般压迫食管壁,长期挤压导致食管黏膜破损形成溃疡。关键的是,影像学上未发现食管与主动脉之间有明确瘘管相通。“不是主动脉食管瘘,是巨大主动脉瘤压迫食管所致!”消化内科执行主任欧阳春晖在仔细研判外院胃镜图像后,肯定了这一诊断。
病因明确后,心血管外科团队围绕手术方案展开深入讨论。鉴于瘤体位置特殊、手术风险极高,团队最终决定施行“升主动脉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降主动脉象鼻支架植入术”这一高难度术式,希望彻底解决动脉瘤问题并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
生死手术!两院多学科联手闯险关
方案既定,各科室迅速进入协同“作战”状态。麻醉科团队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并备齐应急抢救设备;消化内科欧阳春晖主任术前再次为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精准确认食管溃疡的位置、大小及愈合状态,排除活动性出血,为手术清除障碍。术前,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专家宋国宝教授带领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团队,反复推演手术流程,细化每一个操作环节。
手术台上,专家团队配合默契,操作精准。当最后一针缝合完成,体外循环机顺利撤离时,患者自主循环成功恢复,标志着这台高难度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即时胃镜复查显示,患者食管所受压迫已显著减轻,为溃疡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术后精护!三天实现康复跨越
术后,患者被转入心血管外科ICU接受24小时严密监护与精细化治疗。医护团队精准调控药物,积极防治水肿、感染等并发症,并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机体恢复。
术后主动脉CTA图像显示原瘤体已被人工血管及支架替代
术后第一天,唐先生成功脱离呼吸机,恢复自主呼吸;术后第三天,生命体征平稳,无再出血迹象,顺利返回普通病房。目前,唐先生已能正常进食,呕血症状完全消失,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现已康复出院。
患者为医护人员点赞
从罕见病因难确诊到两院多学科联手破难题,这场凝聚着深度对口支援与高效协作精神的救援,不仅挽救了患者生命,更彰显了医院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复杂重症诊疗领域的顶尖能力与多学科协作的独特优势。未来,医院将持续依托湘雅二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发挥常驻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深化多学科会诊机制,不断提升复杂重症诊疗能力,为区域内群众提供与湘雅同质化的医疗服务,用专业与责任守护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健康。
科室介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作为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重要拓展分支(即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六病区),于2024年7月7日正式挂牌成立。
该科室由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周新民教授领衔,依托湘雅二医院的强大医疗资源与技术实力,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心血管外科迅速实现了技术与管理上的同质化。
科室现有医、护、技团队30余人,配备了30张普通病床和8张重症监护室床位,同时还拥有两间先进的百级层流心血管专科手术室和一间杂交手术室,为复杂心脏手术提供安全、高效的手术环境。
此外,科室还设有独立的心脏彩超室,并配备了全球领先的体外循环机、彩超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IABP)、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系统(ECMO)等先进医疗设备,为患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室地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桂林医院临桂院区住院楼(二)5楼(桂林市临桂区沙塘路8号)
联系电话:0773-8102111
专家介绍
周新民
湘雅名医 教授 博导
擅长: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综合手术治疗、冠脉搭桥、成人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心肺移植、心肺脑复苏术等成人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简介: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家重点学科与国家重点专科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成人心血管外科主任、湖南省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湖南省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亚洲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患者生存时间最长记录主刀医师。曾赴德国心脏中心研修学习心脏辅助装置、心脏、心肺联合移植、心脏瓣膜外科;赴英国牛津大学心脏中心研修,主攻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冠脉外科及心衰外科治疗。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多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宋国宝
主任医师 教授
擅长:主动脉夹层、重症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缩窄性心包炎等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疾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心脏手术》(上下)、《复苏术》《胸部损伤》等4部;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课题、国家863课题各1项。获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及国家专利局创新奖1项、软件著作权3个,并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湖南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
张鸿
副主任医师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擅长:先心病、心脏大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胎儿先心病产前咨询。
简介: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2016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全美排名第一的梅奥医学中心从事心肌病相关博士后研究两年,并同期在梅奥医学中心心血管外科临床观察学习。
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在心脏病遗传学、心肌病心衰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一定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篇,累计影响因子IF=33.72。
中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师,长期从事临床及课堂教学工作。曾获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医科组二等奖,2022年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和“课程思政专项奖”,并被授予“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称号”。
张致远
主治医师 医学博士
擅长:冠心病、主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简介: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外科诊疗与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学习,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发表多篇论文。
通讯员:郭志容 刘露露